熹妃回宫后的状态,堪称焕然一新,远胜出宫之前。
这时的钮祜禄·甄嬛,早已不再为皇帝的爱恨纠缠而内耗,皇帝到底爱不爱她,甄嬛早已不放在心上。她明白,真正要紧的是利用皇帝的偏爱稳固自己在后宫的地位,借皇权之手保全皇帝的大侄子和大侄女,还有甄氏家族的利益。
皇帝,不过是甄嬛达成目标的工具和手段罢了。
然而,出宫之前的甄嬛,却不同。那时她会因被皇帝视作纯元皇后的替身而痛苦难过。别忘了,痛苦本身就是情感的消耗,毕竟她对皇帝动了真情,才会心伤。
那些年,甄嬛的爱情和时间,终究都错付了。她迟迟未能看清皇帝自私且滥情的本性——皇帝爱的人只有他自己。
甄嬛流产后,皇帝不肯严惩年妃,她难过得几乎崩溃,因为她曾天真地期待皇帝会因感情为她主持公道。
可惜,皇帝冷酷无情,期待这种人,只会让自己遍体鳞伤。
展开剩余75%回宫后的甄嬛彻底觉醒,她再无对皇帝的感情,把侍奉当成一份工作,变得理性而轻松。她开始权衡利弊,只在意利益得失,根本不关心皇帝爱不爱她。
最关键的是,这种不掺杂感情的侍奉,让她既能避免情伤,又能通过这份“工作”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。
甄嬛也不再纠结于被视为纯元替身这事,反倒主动利用自己与纯元相似的形象,巧妙地在皇帝面前制造联想。
比如她轻轻篦发,皇帝脱口而出“**小轩窗,正梳妆**”——那是苏轼悼念亡妻的诗句,正中甄嬛的意。
感情中,女生因男友忘不了前任而痛苦是常情,可甄嬛却毫不在乎皇帝是否念着纯元,甚至故意让他想起,以此谋取利益。
接着,甄嬛巧妙地在皇帝面前回忆纯元皇后昔日如何关照后宫,软化皇帝心防,成功救出了崔槿汐。
甄嬛这理性简直“牛逼plus”,把后宫当职场,只在意自己想从“工作”中得到什么,别的都是辅助工具。
她每次在皇帝面前撒娇、装难过、做惊讶,背后都有精心设计的目的,比如打击竞争对手安陵容。
当然,安陵容同样精明绝顶,她从未像甄嬛那样陷入“皇帝爱不爱我”的自我怀疑中。她的原则简单:得宠就行,爱不爱无所谓,得宠能让她拿到想要的东西。
安陵容对自己和皇帝都保持清醒认识。
她不喜欢“鹂妃”这个名字,觉得自己像只被皇帝豢养的鸟儿。皇帝对她的态度就像对待一只乖巧的小猫小狗,无感情可言。
当沈眉庄去世,皇帝许久未到延禧宫,丫鬟焦急让她想办法时,安陵容一针见血地说:“皇帝忙着为惠妃伤心呢,伤心几天就好了,我还不懂皇上吗?”
她早知皇帝冷酷寡情,对她而言,侍奉皇帝就是完成工作指标。
为此,她成了后宫“内卷大王”,调香、刺绣、歌舞无一不能,靠多才多艺成功复宠。
撇开感情不谈,皇帝其实是个称职的大老板,宠妃待遇不错。安陵容复宠后收获丰厚赏赐,家中老父亲更被授予官职。
相比之下,眉庄的觉醒更早。她懂得没有宠爱很难在后宫生存,却不愿伺候无情的皇帝。
她早早抱紧太后大腿,怀上温实初孩子后,小小心机用个手镯成功引起皇帝注意,争取给孩子上皇家户口。
对这些觉醒的妃嫔来说,皇帝只是达成目标的工具。但她们无一例外,都是在被皇帝伤透心后才幡然醒悟。
后宫就是她们的职场,皇帝是大老板,妃嫔们为了生存拼命争宠。没有选择,只有被宠才能活命。
她们生存资源全部取决于皇帝的宠爱,远比现代女性靠工作保障生活来的残酷。
甄嬛传中的妃嫔困境,与《红楼梦》里的女性命运何其相似。
王熙凤如果放在现代公司,绝对是个卓越CEO。
但身处贾府没落的大环境,加上小产失去生育能力,她被众人盯上,老公又纳了小妾,日子苦不堪言。
而在当今社会,王熙凤带着女儿离婚重新工作不过是常事,远比忍受家中纷争强得多。
现代社会给女性的资源远比古代丰富,探春才华横溢却只能远嫁,原因无他,只因没选择。
那么,为什么现今仍有不少女性选择把自己物化,主动当“资源”换取利益?
或许,是因为这样做的投入产出比更高,现实的残酷让她们不得不做出这种权衡。
发布于:山东省
下一篇:没有了